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这个世界,与你有关 | 新刊推荐

《教育家》编辑部 光明社教育家 2022-03-23

新刊推荐


《教育家》杂志2020年3月刊第2期来了!
在全民齐心抗击疫情的时刻,教育人虽不能如医生一般奋战在抗疫一线治病救人,却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力所能及地为抗疫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本期“封面”栏目以《抗“疫”,教育人在行动》为题,展现了学校和教师在疫情期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包括停课不停学、参与抗疫志愿活动、在疫情中思考教育等。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牢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本期“特别报道”栏目聚焦责任教育,围绕疫情之中公民所体现出的“尽责”与“失责”行为,通过系列稿件展现青少年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深化责任教育的途径等。
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层出不穷。本期“声音”栏目围绕教师“县管校聘”、学生追星教育、高校教师“走教”等话题,邀请学者们各抒己见。
为阻断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各地各校纷纷出台“停课不停学”方案,开启线上教学模式。对于这种新鲜的授课方式,老师、学生、家长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感受?在大规模网上授课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暴露出哪些问题,又带来哪些积极影响?本期“关注”栏目聚焦“停课不停学”,采访了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于网上上课的感受,同时邀请校长和相关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一场突如起来的疫情打断了人们正常的生活,也引发了诸多思考。本期“云卷云舒”栏目展现了教师、校长、学者和媒体人对于疫情及疫情之下的人的观察、感受与思考。
……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教育家》杂志!




本期目录
抗“疫”,教育人在行动
封面人物
封面

在疫情肆虐中国的时刻,教育人虽不能投身抗疫一线治病救人,却也不曾袖手旁观,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力所能及地为抗疫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本期“封面”栏目以《抗“疫”,教育人在行动》为题,展现了学校和教师在疫情期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包括停课不停学、参与抗疫志愿活动、在疫情中思考教育等。

停课不停学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将疫情化为教科书、新课题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构建多元丰富的居家课程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构建线上智慧课堂
志愿服务武汉市黄陂区天河街航天小学: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服务社区、街道郑州市二七区幸福路小学:帮扶医护人员子女武汉市汉阳区玫瑰第二幼儿园吴炎坤:虽然力量有限,但不能什么都不做
教育思考江西省上饶市第十二小学赵美芳:做一个知敬畏的人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崔巍青:今天,我们该怎样跟孩子谈论这次疫情?


疫情之下,责任教育迫在眉睫封面人物
特别报道




此次疫情,仿若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人性百态:尽忠职守的人备受赞扬,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和力量;失责渎职的人饱受批判,让我们看到了公民责任意识的严重流失。这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责任教育刻不容缓!
青少年肩负着中国的未来,若其有担当,则中国必强盛。本组报道聚焦青少年责任教育,从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深化责任教育的途径、营造开展责任教育的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希冀责任教育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祈盼我国教育能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感的青少年,共同创造中国更美好的明天!
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
声音
此前,江苏省某县一名学生脸被老师打青打紫的帖子在网上发酵,学校回应称,涉事老师会被依纪依规处理。然而,没几日,该事件出现反转,多位家长联名写请愿书,恳请安排涉事老师重回班级正常上课。
父母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无视自己作为人的道德底线、正义良知,无视孩子的人格尊严、身心健康,伤害的不仅仅是被打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成年人功利和扭曲的价值观,伤害的将是整个社会,是这个国家所有的孩子。如果说老师打骂学生是一种恶,那么滋生这种恶的土壤就是一种更大的恶,而那些联名请愿的家长就是这片土壤的一部分。人人都是“社会”,人人都是“环境”。他人之罪,你我皆同谋。




教师“县管校聘”,核心是保障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声音

教师“县管校聘”可能会面临“正向流动”容易、“逆向流动”困难的窘境。虽然“县管校聘”有着很好的政策初衷,但是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城镇学校条件优越,教师更倾向于向城镇学校流动的状况。
“县管校聘”政策推动城镇学校吸纳乡村学校教师相对容易,而要求城镇学校教师流向乡村学校则相对困难。现实中,城镇教师向乡村流动时往往会不配合。即便是退无可退,也只愿意“支教”“挂职”,而不愿意前去“任职”。


“走教”的产生显示高校体制改革还有很大空间封面人物

声音

现在很多高校对“走教”实行“严格管理”。所谓“严格管理”,就是在学校开设讲座需要层层审批,在哪间教室开、谁来出面主持等都要走很多繁琐程序,哪一个环节犹豫或迟疑都能让讲座“黄”掉。
本来,大学开设各种各样的讲座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可以说多多益善,但这种管理却使得此事变得困难重重,以至于很多高校不能够开设讲座。本应是常态的东西却没能够长期存在,现在出现的“走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一种非常态的临时性安排。这种“走教”事实上也只能够满足少数学生的部分需求,很难多角度地、灵活地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依然未能充分发挥。
从这个层面来说,我认为不能仅仅看到一个局部的点,而应建立相当于“空气”和“水分”的一种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获得多样性的学习资源来服务于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这也是完善高校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要面向未来
关注
非常时期,更需要我们教育人不忘初心、保持理性。无论何时,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应摆在首位,学校不能简单地把教学由教室搬到网上,进行填鸭式、题海式教学,在这个特殊时期更是如此。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祖国和人民需要的人!面向未来,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才是有价值的教育。


记住吧,抗疫中的那些人、那些事 封面人物
云卷云舒

记住吧,那些在灾难中奋勇前行的人们。记住,是为了改变。是因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演进中,灾难不会终结;是因为灾难中人们遭遇的苦难和伤痛不应被遗忘,人们的奋斗和牺牲不应被湮没;是为了人们在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能够更加和谐地与自然相处、与他人相融、与世界相拥;是为了在人类多灾多难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不断地学习抵抗灾难、治理灾难,珍惜和平、建设和平。





      ……



《教育家》战“疫”特刊,欢迎订阅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疫情之下,疫区教育怎么做?隔离疫情,不隔离教育

致敬!每一个卧冰踏雪的抱薪者、最美逆行人

名校之“名”何以成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